李志能

2015-11-19 00:00:00  点击量:899

2012.09.0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跨国企业研究室主任

  2011.03.3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5.11-         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05.11-2012.0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2005.09-2011.0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3.11-2005.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学历:

  1997.08-2004.01 管理学博士,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主修创业管理(Entrepreneurship)和跨国公司战略管理,辅修产业群集(Clustering)理论

  1996.03-1999.01  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

  1993.09-1996.01  理学硕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专业,辅修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

  1988.09-1993.07  工程学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管理工程专业

  研究领域

  国家竞争力、产业群集、跨国公司战略、创业学

  (主持或参与过的)重要课题及重大项目

  2012.03-2012.08 《中国企业发展转型研究》

  2012.03-2012.05 《GE中国2030》

  2012.02-2012.03 《2012春季企业“用工荒”专题调研》

  2011.06-2011.11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

  2011.03-2012.03 《电动车发展战略及运营模式研究》

  2010.08-2010.12 《河北钢铁集团重组研究》

  2010.03-2010.12 《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

  2010.03-201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2010.03-2010.12 《中国大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制度变迁研究》

  2010.03-2010.11 《义乌市“十二五”工业规划研究》

  2009.06-2009.12 《金华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2009.03-2009.12 《经济调整期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研究》

  2009.03-2009.12 《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与建设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环境》

  2008.01-2008.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宝山钢铁公司购并战略研究》

  2007.06-2008.0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资本运作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2006.01-2006.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2005.09.29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获中国发展研究奖(省部级)一等奖

  2005.06-2006.0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跨国公司创新外包的战略和我国的对策研究》

  2004.12-2005.11  德国Bosch《中国推动应用柴油技术和车辆的政策研究》

  2004.11-2005.05  国家发改委《中国汽车产业战略重组研究》

  2004.06-2004.12  《北京CB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4.04-2004.10  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经济和产业规划研究》

  2004.02-2004.08  《广东南海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2003.12-2004.12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战略研究》

  研究报告

  《机床产业升级要解决三个突出矛盾》,国研中心《择要》2012年7月10日第78号(总第1864号)

  《四川省企业用工情况、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国研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2年4月9日第39号(总4041号)

  《要高度重视因结构性因素导致的中小企业“招工难”问题》,国研中心《择要》2012年3月12日第17号(总第1803号)

  《我国近期是否会出现用工荒》,国研中心《择要》2012年3月12日第16号(总第1802号)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促进电动车行业加快发展》,国研中心《择要》2010年8月16日第90号(总第1584号)

  《发展纯电动汽车宜从低速车起步》,国研究中心《择要》2009年9月28日第88期(总1459号)

  《米塔尔全球钢铁产业并购分析和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8年12月16日第174号(总3286号)

  《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需着力破除根本性障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6年3月7日,第28号(总2543号)

  《形成和确保代际优势---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组织状况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6年1月6日第2号(总2517号)

  《世界各国先进柴油技术的应用状况、战略和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专刊,2005年12月31日,第155期(总第531期)

  《搁置电信重组和适当推后3G的四个理由》,国研中心《调研报告择要》,2005年第36号

  《印度IT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对中国的启示》,国研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5年第8号

  《中国西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和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4年128号

  《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战略对策》,国研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04年第47号

  《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战略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4年98号

  《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竞争力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4年97号

  《美国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背景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4年第77号

  《精心培育孵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0年90号

  学术论文

  Plunging into the sea again? A study of serial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美国管理学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Vol.26, No.4,December 2009

  《创业者研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第一资源》2010年第八期

  《从对美国经济数据的质疑看世界金融危机》,《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6月27日第2版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真正命脉》,《国际商报》2008年10月20日A2版

  《创新功能和垄断效应的平衡》(下),《国际商报》2008年8月19日第2版

  《完善同行评审系统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竞争机制》,《国际商报》2007年8月27日第2版

  《国有资产:消失好,还是流失好?!》,《国际商报》,2005年12月19日第3版

  《科研经费分配:虽不寡,却不公》,《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2月05日第34版

  《流程管理技术:企业竞争的新首要战略》,《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1月28日34版

  《“三网一制”:农村消费安全的解决之道》,《国际商报》,2005年11月21日

  《用综合国力造就“品牌生产线”》,《国际商报》2005年8月29日A2版

  《构成高技术品牌的十种资本》,《国际商报》2005年8月29日A2版

  《再论当前应明确搁置电信运营商合并重组》,《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8月13日

  《当前应明确搁置电信运营商合并重组》,《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7月8日,第5版

  《蝴蝶翅膀颤动的风暴效应---从铁矿石涨价透视中国经贸战略的转折》,《国际商报》,2005年5月9日,第A3版

  《铁矿石涨价折射中国经济“命门”》,《南风窗》,2005年5月1日,总第285期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战略机遇但道路曲折》,《国际商报》,2005年4月4日,第二版

  《美国专利制度体系的发展变革》,《科技创业系统研究》项目报告书,2002年

  《新创企业:大企业的“小版本”?》,《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三期

  《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4期

  《美国孵化产业的发展沿革》,《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孵化器:孵化金蛋的“鸡”》,《文汇报》,2000年4月

  《协助员工创造价值:从终生雇佣制到重视“可雇性”》,《经济管理》,2000年第1期

  《东亚经济奇迹与克鲁格曼的《神话》》,《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第5期

  《东京都市中心高度聚集经济的负效应分析》,《世界经济文汇》1996年第6期

  《批发业:贸易中心主体,产业体系枢纽》,《上海经济》1996年第6期

  《流通业环节越少越好吗?》,《上海经济》1996年第5期

  《东京出版印刷产业分析和启示》,《上海综合经济》1996年9期

  《浦东新区工业结构分析与对策建议》,深圳《特区经济》1995年第9期

  著作文献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An Exploratory Study”,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12.10.17

  《创业机敏性:一个探索性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企业新创:孵化的理论和组织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02

  《智力资本经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02

  《创业学》(中国大陆第一本MBA创业学教科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03

上一篇:李伟      下一篇:李佐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