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有为

2015-11-19 00:00:00  点击量:895

来有为,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5年3月出生,山东临朐人。1992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1992.9-1993.7,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参加军政训练;1993.8-1997.7,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专业读本科,保送读研究生。1997.8-1998.8,在基层工作锻炼。1998.9-2003.7,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读研究生(硕博连读),2003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8-2006.4,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2006.5-2013.11,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工作,任副处长级秘书、正处长级秘书。2011年6月被评为研究员。2013年12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2014年9月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专题研讨班学习。

    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服务业发展政策、现代服务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了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参与国家服务业发展政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方案和政策设计。2003年以来,撰写了一百多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和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有近30篇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产生了积极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影响。合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战略抉择》《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新常态:改革实践•案例研究•政策建议》《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我国的战略抉择》《企业变革大趋势:外包合作与网络化经营》等多部著作。多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等优秀研究成果奖励。被聘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研室特约研究员以及若干地方政府顾问,是北京市委组织部专家联谊会成员。

    研究领域:

    产业经济、服务业发展政策、现代服务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部分研究报告:   

    《培育和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主要挑战与政策建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与对策》;《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我国家政服务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几点建议》;《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取向与我国的承接对策》;《新形势下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实施途径》;《引导和推进钢铁企业开展实质性并购重组的政策建议》;《推动中国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多种经济成分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及协调发展研究》;《推进和深化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思路和建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推进和深化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我国劳务派遣行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深化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体制和政策研究》等。

    学术论文:   

    1、《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第一署名),《经济日报》理论版,2015年5月21日。
    2、《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与对策》(第一署名),《新华文摘》2015年第13期。
    3、《新经济增长点在孕育兴起》(第二署名),《人民日报》理论版,2015年3月25日。
    4、《新常态下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3期。
    5、《“中国服务”仍需过沟坎增活力》,《经济日报》理论版,2015年1月28日。
    6、《新常态下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第一署名),《经济日报》理论版,2015年1月8日。
    7、《积极稳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二署名),《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2月4日。
    8、《促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署名),《发展研究》2014年第11期。
    9、《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趋势》(第二署名),《秘书工作》2014年第10期。
    10、《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活力》,《经济日报》理论版,2014年9月6日。
    11、《中国发展电子商务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第一署名),《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8期。
    12、《产业配套能力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贡献》(第三署名),《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7期。
    13、《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第一署名),《经济日报》理论版,2014年7月3日。
    14、《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第一署名),《改革》2014年第5期。
    15、《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经济日报》理论版,2014年5月4日。
    16、《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问题及政策建议》(第一署名),《生产力研究》2014年第2期。
    17、《推动科技、人才与经济紧密结合——广东的探索、成效与启示》(第二署名),《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11期。
    18、《深化人才特区建设 推动人才政策突破》,《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6月27日。
    19、《新形势下加快我国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现代产业经济》2013年第6期。
    20、《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机遇与挑战》,《经济日报》理论版,2013年6月21日。
    21、《加快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6期。
    22、《推动中国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展研究》2013年第5期。
    23、《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经济纵横》2013年第5期。
    24、《从可竞争市场理论看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
    25、《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11期。
    26、《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动机及其实质性转型》(第二署名),《改革》2012年第8期。
    27、《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途径与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7期。
    28、《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面临问题及其监管体系催生》,《改革》2012年第3期。
    29、《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3期。
    30、《发展人力资源外包的战略意义与对策》(第一署名),《经济纵横》2011年第8期。
    31、《建设人才特区:中关村的探索和实践》(第一署名),《中国人才》2011年第11期。
    32、《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第一署名),《发展研究》2010年第12期。
    33、《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政策建议》,《发展研究》2010年第5期。
    34、《加快实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经济日报》,2010年2月3日。
    35、《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研究》2009年第8期。
    36、《“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发展路径和典型模式》,《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3期。
    37、《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3月23日。
    38、《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4期。
    39、《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中国高新区》2008年第4期。
    40、《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发展趋势》,《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第2期。
    41、《从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前景看石油安全》,《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2期。
    42、《北京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投资北京》2005年第7期。
    43、《控制汽车污染的对策建议》,《中国工业报》,2004年7月2日。
    44、《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格局》,《经济日报》,2004年5月17日。
    45、《趋向日益加快——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动向与我国引资新热点》,《国际贸易》2004年第4期。
    46、《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2月21日。
    47、《政企分开 破除中国邮政体制之困》,《中国邮政》2004年第1期。
    48、《从国际竞争看中国邮政发展趋势》(第二署名),《通信企业管理》2003年第6期。
    49、《美国铁路规制改革》(第一署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4期。
    50、《欧盟“网运分离”铁路改革模式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9期。
    51、《准市政债券的运作特征及其发展前景》(第二署名),《浙江金融》2002年第8期。
    52、《对巴西汽车工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研究》,《拉丁美洲研究》2001年第12期。
    5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军证券承销业务分析》(第一署名),《浙江金融》2001年第3期。
    54、《中国离岸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探索》(第二署名),《世界经济》2000年第9期。
    55、《离岸资产证券化:一项全新的国际融资方式》,《浙江金融》2000年第6期。
    56、《休克疗法与俄罗斯金融危机》,《今日东欧中亚》1999年第12期。

    著作文献:

    著作:《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战略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10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8月;《文化产业发展新常态:改革实践•案例研究•政策建议》,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9月。   

    合著或参与编写: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中国经济为什么行》,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韩俊主编,《2014中国民生指数研究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4月;《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年11月;《当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分析——政策、理论、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深化改革开放与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4月;《企业变革大趋势:外包合作与网络化经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卢中原主编,《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我国的战略抉择》,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刘世锦主编,《传统与现代之间——增长模式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垄断行业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1月;《迎接中国汽车社会:前景 问题 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8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冯飞,《迈向工业大国 30年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5月;冯飞,《机不可失: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3月;《加快西部水电开发》,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2007年5月;萧鸣政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 2011》(合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振兴东北新思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

    合译:《与经济学大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获奖情况:   

    参与《“十一五”规划思路和2020年远景目标研究》,课题报告获得2005年中国发展研究奖特等奖;作为课题组成员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获得2011年第八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战略抉择》获得2011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多次获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以上研究人员招标课题优秀课题奖。多次获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年度优秀调研报告奖。
上一篇:金三林      下一篇:李布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