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枝:国企三年脱困情况回顾(国家发改委原中小企业司原司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2016-04-21 00:00:00  点击量:982

王远枝:国企三年脱困情况回顾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000年底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經过三年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这个目标实现了。回顾这段历史,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如何克服困难,实现中央提出的稳增长任务,可能具有借鉴意义。

一、三年脱困前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开工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设备和生产能力闲置。一些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库存不断增加,资金周转缓慢,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成品3427亿元,应收账款净额7721亿元,两项合计11149亿元,占流动资金比重高达3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企业欠息、欠税现象严重。

(二)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战线过长。大多数企业不能达到合理经济规模,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体系,生产集中度低。

(三)技术设备落后老化,改造创新能力不强。大批企业技术进步缺乏动力,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

(四)企业管理落后。基本上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展缓慢,领导班子软、散、懒、烂以及个人独断专行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五)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严重。1997年1月,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额已占到所有制权益的1.92倍,整个国有工业已经资不抵债。大中型国有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约为70%左右,不少企业资不抵债。流动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不少企业基本上没有流动资本金。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当年利息支出高达1460亿元,接近利润总额3倍。由于债务过重,相当部分久拖不还,形成坏账。整个国有企业中存在巨额不良债务。

(六)企业社会负担重。据统计,1997年国有工业企业职工福利设施占企业总资产的20%左右,企业办社会费用支出约占企业管理费用支出的30%左右。国有企业开办的学校有1.8万多所,在校学生610万多人;医院22.5万个,疗养院1.9万个。

(七)富余人员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约为2400多万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25-30%。离退休职工已达2000-3000万人,每年支付退休金1200多亿元。

(八)企业效益下降,亏损严重。1997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已达39.11%,亏损企业亏损额665.9亿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856.5亿元。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25亿元,比1997年下降34.9%

1998年,据财政部统计,我国国有非金融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23.8万户,盈利面为50%,盈利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7.3%;企业亏损面5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066.5亿元,比上年增亏30.9%,亏损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55.4%1998年国有企业(包括工业和其他行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只有213.7亿元。国有企业的亏损面、亏损额均超过了1997年,成为历史上国有企业亏损最高的年份。 

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大面积的企业停产、半停产,开工不足;相当数量的职工下岗、失业;职工工资收入下降;大量企业拖欠银行贷款本息;企业缺乏流动资金进行简单再生产,更不用说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二、三年脱困的主要做法

 19979月,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000年底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政策措施,对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一企一策,应该淘汰的淘汰,能够救活的救活,需要做大的做大,必须提高的提高。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把脱困同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即“三改一加强”),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打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提出经贸工作要打好五个攻坚战,即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攻坚战、兼并破产攻坚战、结构调整攻坚战、扭亏增盈攻坚战和减轻企业负担攻坚战。主要做法是:

 (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是在中国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进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重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三年中,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多次降低银行利率,严厉打击走私和骗取出口退税行为,依法开展反倾销行动,整顿市场秩序。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加大减员增效力度,建立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为解决一些早已失去竞争能力的企业退出市场的问题,国家通过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推动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建立企业的市场退出通道。1998年以来,全国共计批准下达企业兼并破产项目1718个,其中大中型项目1504个,共需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1261亿元。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退出了市场,消除了亏损源。初步匡算,通过兼并破产,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累计减亏300亿元左右。

富余人员多,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几年,一方面加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力度,把多余的人员减下来;另一方面,为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96%以上领到了基本生活费。近三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约2100万人,通过多种途径,已经减少了1500万人,其中130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实施债权转股权,改善资本结构。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国家确定把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部分债权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经过严格审查推荐,确定580户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债转股总额4050亿元,200041日开始停息。初步匡算,实施债转股后,债转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由原来的70%以上降到50%以下,当年可减少企业利息支出200亿元左右,80%以上的债转股企业可以实现当年扭亏为盈。实施债转股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使企业扭亏为盈,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盘活银行的一部分不良资产,减少了金融风险。

(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几年来,国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国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提高效率和扩大出口,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自1999年起,国家从发行的财政债券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贷款贴息,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引导银行和企业的资金投向,扭转了技术改造投资增幅下降的趋势。按照加强总量调控,严防重复建设的原则,分批安排了880个项目,总投资24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459亿元,国家给予贴息195亿元,大部分可在两年内完成。这些项目投产后,可以促进主要行业的产品结构和竞争能力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国家加强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520户国家重点企业80%以上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这几年,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实行政企分开,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进行公司制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等。

(实施"抓大放小",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是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重要方针。在"抓大"方面,这几年国家着重抓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为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开展有序竞争,先后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十大军工集团公司,对中国电信进行了重组;铁路、民航、有色金属(铝业)等行业的一些集团公司正在组建之中。

"放小"方面,针对小企业改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出台了关于出售国有小企业的规范办法。为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三、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2000年底,中国已基本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扭亏为盈,同时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表现在: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199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806.5亿元,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减少到525亿元。2000111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达2083亿元,与199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倍;全年可以达到2300亿左右,比1999年增长1.3倍,比1997年增长1.85倍。

(大多数行业实现了整体扭亏或继续增盈。重点监测的14个行业中,1997年有4个行业整体亏损,1998年增加到5个。到2000年底,轻工、纺织、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烟草、有色金属、电子、黄金、医药、电力等12个行业实现利润都有增加或整体扭亏为盈,煤炭和军工行业净亏损也明显减少。作为三年改革与脱困突破口的纺织行业,提前1年实现了压锭、减员、扭亏的目标,为其他行业探索了路子。

()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现整体扭亏或盈利增加。1997年有12个省、自治区、市整体亏损。到2000年底,31个省、区、市都实现了整体扭亏或盈利增加。作为三年改革与脱困重点地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前扭亏为盈,对全国起到了带动作用。

(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1997年,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为6599户。到200011月,已减少4391户,占66.5%。这些企业有的实现了扭亏为盈,有些通过关闭破产退出了市场,有的被兼并或进行了改制。到2000年底,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可减少70%左右。

(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以及各地选择的试点企业共2700户,绝大部分实行了公司制改革。列入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5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有43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占83.7%。其中282户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基本形成,在实现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