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枝:民间资本投资下滑的原因分析
2016-07-01 00:00:00 点击量:1206
王远枝:民间资本投资下滑的原因分析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日期:2016年06月24日 作者:王晶晶
——访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原司长王远枝
要想尽快扭转民间资本投资下滑的局面,一要落实好十八大以来中央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投资管理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二要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民间资本投资的法律法规,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的方面是好的,在合理区间内运行,而且有不少亮点。但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民间投资严重下滑。”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原司长王远枝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民间投资增长6.9%;1—3月增长5.7%,1—4月增长5.2%,1—5月仅增长3.9%,增幅逐月迅速下降。从这几年看,也是逐年下降。2013年1—5月民间投资增长23.8%,2014年1—5月增长19.9%,2015年1—5月增长12.1%,今年1—5月增长3.9%。“民间资本投资断崖式下滑,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然的话,会影响改革开放大局。”王远枝就此分析。
对民资的隐性障碍依然存在
王远枝认为,除了国家出台的文件和政策措施在各地没有很好落实以外,市场前景不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隐性障碍和歧视依然存在;在国企和民企混合投资的企业或项目中,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政府审批程序复杂、服务不到位,有些地方存在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等仍是民间投资面临的障碍和困难。
“许多民营企业反映,现在一是没有能力投资,二是有能力投的,都不知道往哪投才能盈利。大量民间资本只是在股市、房市转悠,难以进入实体经济。”王远枝认为,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的影响,今年初以来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现在是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并存,交织在一起,困难更大。特别是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利润下滑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准备“过冬”。
隐性障碍和歧视依然存在。王远枝说,从调研中发现,有将近30多个行业对民营资本的投资存在隐形障碍,尤其是在电力、水利设施、铁路、港口、城市及农村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医疗等方面表现更为明显,产业准入壁垒较高。在准入门槛上,对企业资质、业绩和注册资本的要求严格,为民营资本设置了“进入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企和民企混合投资的企业或项目中,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仍难以保障。王远枝说,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尚缺乏法律法规保障。一是民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能获得与股权相匹配的话语权和经营决策权。二是民企参股的项目如果亏损了,认为属正常现象,而项目赚钱多了,又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调查、审计等等,有碍混合所有制的发展。
应充分保障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
“政府审批程序复杂、服务不到位,有些地方存在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也是阻碍民间投资的原因之一。”王远枝说,一是民间投资要受到政府层层的行政审批、手续繁杂、效率低下、耗时耗力,这令民间投资者望而却步。二是政府对民间投资在技术、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存在很大的缺陷,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严重制约了民间资本的积累和民间投资的增长。三是民间投资的信息渠道不畅,投资政策透明度不高,市场信息不灵,投资者无法正确选择投资项目。四是一些地方与部门为吸引民间投资,向民营企业作出若干承诺,但当民间投资进入时,大量承诺无法兑现。“许多民营企业反映,由于缺乏对民间投资的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或资金支持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服务,不少执法部门对民营企业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保护的问题。”
同时,民营企业投资自身问题也是重要原因。王远枝认为,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实力不足,难以参加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间投资往往决策近视,过分注重企业短期是否盈利,不关注企业长期发展。他们大多投向初级产品加工,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投入少。大多数民间投资者对投资方向、投资项目,缺乏预见性,随波逐流,企业管理落后,致使民间投资项目出现区域内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此外,民间资本投资的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民间投资。
王远枝认为,要想尽快扭转民间资本投资下滑的局面,一要落实好十八大以来中央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投资管理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二要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民间资本投资的法律法规,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尤其是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有关政策。
民间投资仍面临新机遇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行供给侧改革,民间资本要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王远枝认为,当前,民间投资仍面临不少的好机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机遇。王远枝提出,民营企业要利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机遇,运用民间资本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
“我国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拉动GDP1.5个百分点。”王远枝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80%,而我国现在是52%(按常住人口算),按户籍算是35%左右。城镇化将拉动住房需求,巨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需求,将引发服务业的大发展,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等,将给民间投资带来无限商机。
二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王远枝说,“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了构建复合型对外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对民营企业来说,大有用武之地。互联互通,港口、公路、铁路、民航、物流等建设。比如铁路,欧亚铁路网是8.1万公里左右,现在有意向的有5000公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建筑业、装备制造业、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能源建设、商贸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特别是西南经济带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中去。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机遇。王远枝说,我们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正在推动经济形态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经济实体的生命力。而且,民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以大有作为,如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创新发展的路子中,民营经济是主力军。
四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带来的机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整体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并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收到1+1>2的效果。王远枝说,我们要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进行网络化合作,克服规模小的劣势,这种竞争力就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单个竞争力叠加起来的具有优势的集群竞争力。
五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王远枝表示,商贸物流、生产企业服务外包、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等都是民营企业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