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剖析美国高关税政策:目标难成,祸及自身

2025-04-20 00:00:00  点击量:39

4 月 17 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谈及美国超预期加征关税时明确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注定失败,美国加征关税的三大目标均难以实现。 

张斌分析,特朗普试图通过制造业回流为美国低技能劳动力创造岗位,但这些低附加值工作在海外的成本仅为美国本土的 1/10-1/15 ,高关税无法改变这一经济规律。此外,高关税不仅不能增加美国财政收入,反而会加剧财政困境。关税引发的滞胀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物价上涨推动利率攀升,加大国债融资成本,近期美国国债价格暴跌就是明显警示。同时,以关税迫使贸易伙伴让步的策略,也因损害美国国际形象,招致更多抵制与报复,表面的妥协无法弥补整体合作的倒退。 

回顾美国经济发展,张斌指出,过去十多年美国人均收入增长显著优于欧洲和日本,科技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正是得益于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下占据高附加值环节。而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却在破坏这一有利格局,美国工商界、华尔街、知识界等均深受其害,长此以往将给美国社会带来持久伤害。当前,美国股市大跌、波动率指数飙升至 50 以上,充分暴露高关税对市场信心的冲击,美国社会各界对特朗普政府的反对声浪也日益高涨。 

针对美国财政部长关于贸易战优势的错误判断,张斌援引彼得森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观点反驳:在找到替代进口源前,美国在实物层面的损失远大于中国,贸易战升级只会让美国处境更艰难。 

面对关税争端对中国的短期冲击,张斌提出五点应对建议:
一是坚持谈判原则,拓展国际合作。保持开放谈判态度,但拒绝 “极限施压”,同时积极与其他国家推进合作,通过降低关税、扩大政府采购等举措,释放合作共赢信号;
二是稳定金融市场。持续发挥中国版平准基金作用,过滤市场情绪波动,保障股市流动性,同时密切关注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三是扩大内需对冲外需冲击。利用低通胀环境下的政策空间,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支持,针对对美出口集中区域,通过公共投资创造就业与盈利机会;
四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挖掘国内商机,加速推进海外经营服务、国内市场统一化建设,降低民企准入门槛;
五是实施精准救济。对受冲击的对美出口企业及产业链相关企业,采取税费减免、房租补贴等措施,对员工家庭提供现金补助,助力共渡难关。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