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为何力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2018-04-02 00:00:00  点击量:2169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昨天在北京胜利闭幕,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出了多项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建议,其中,《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建议》引发多方关注。董明珠在这份建议案中指出,“国际标准化的参与程度,不仅关乎我国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能否夺下国际市场,在推广我国先进技术、弘扬中国品牌方面,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份建议案中,董明珠分别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企业积极有效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远大意义,并从加强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统一的中国标准“走出去”规划文件,以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整个建议案有问题导向、背景介绍、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显示了人大代表董明珠的真知灼见和履职能力。

那么,董明珠为何此时疾呼要提高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度?春江水暖鸭先知,实际上,格力电器早已用自身的实践给出了答案。换句话说,董明珠的这份建议案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她领军的格力电器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实践和思考。作为中国制造最先“出海”的企业之一,格力已经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为不少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如2017年,格力就先后参与了美国和加拿大空调国家标准的制定。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标准最严格的空调市场之一,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格力的参与非常值得骄傲,作为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格力迈出了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历史性一步。而这些只是格力近年来将技术优势打造成标准优势,积极并成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一重要前提,格力面对欧盟、北美等国家对家电产品从安全、能效、环保等各方面提出的极为严苛的技术标准要求时,总能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打开市场,实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进一步讲,虽然得标准者未必得天下,但掌握国际标准制定权一定能为企业破解各种技术贸易壁垒提供一大“利器”。格力电器在国际市场的大获成功已经充分说明,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制定国际标准过程中把握主动权,同时,产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攻克技术贸易壁垒需要与标准相结合。因此,成为行业一流企业,有效而又深度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是大势所趋。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格力、华为等为代表的少数企业的成功并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参与国际标准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参与起草、制订等实质性的工作依然较少。这种客观上的“弱势”局面亟待扭转。正如董明珠在建议案中所指出的,“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方面,ISO的160多个成员国中,少数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占了标准总数的95%。中国虽然是ISO六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制定的标准数量却仅占总数的0.7%,我国提交ISO、IEC并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占比仅为1.58%,这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不相称。”

这意味着,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企业大多处于“失语”、缺位的状态,因此,董明珠的这份建议案可谓是应运而生,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化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而这一环已经在前路等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去闯关,如果“中国制造”不能实现整体上的提质扩面,从达到标准、符合标准向制定标准迈进,这一环节极有可能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死穴”。

由此可见,重视和深入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众多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的一张“通行证”,也是中国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必经之路。在推动中国制造实现“三个转变”,打造制造业强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有更多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挺身而出,争当参与者、引领者,积极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进而努力使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全面推进实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